湖北日报讯(记者龚雪、通讯员孙增金)7月31日,作为2025第七届楚商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成渝地区楚商产业招商推介会在重庆举行。会上股票配资亲身经历,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郑晚亮作招商推介时介绍了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1200多家,2024年产值达到1107亿元,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2025年产值预计突破1500亿元、企业数量将达到2000家以上,5年来复合年增长率约40%。
郑晚亮介绍,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顺应创新大势、抢占变革机遇,坚持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全省人工智能企业中,已有上市企业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4家。人形机器人发展迅速,整机企业达6家,核心企业超80家,关联企业近千家,关键零部件覆盖率达85%。
湖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家底?郑晚亮表示,首先是科技创新实力强劲,全省建成80多个人工智能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34所在汉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学院。全省拥有21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院士。涌现出长江存储高带宽存储芯片等一批具备竞争力的“首发首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同时,湖北算力底座支撑有力,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是中部唯一的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解析节点城市,湖北省获批国家算力态势感知第一批试点。预计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17000P。从区域看,形成了武汉、宜昌、“襄阳-十堰”三大先进算力集群,湖北省综合算力服务能力居中部第1,全国前列。此外,湖北大模型数量快速增长,湖北省拥有重点大模型48个,其中参数过100亿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28个,多态大模型4个,已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6个。
据悉,湖北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深度渗透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武汉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萝卜快跑5G云驾舱全国总部落户武汉。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成投用,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涵盖23个应用场景股票配资亲身经历,全国面积最大、场景最丰富。下一步,湖北将在加快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集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赋能、金融保障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产业发展集聚区、融合应用样板区。
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